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 正文

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贵州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03  浏览次数:31
核心提示:  ●今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2000公里    ●新开工高速公路里程600公里以上    ●在建高速公路里程将超过2500公里

 

  ●今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2000公里

  

  ●新开工高速公路里程600公里以上

  

  ●在建高速公路里程将超过2500公里

  

  ●全省公路水路计划完成投资520亿元

  

  ●初步形成南下珠江北进长江的水运出省通道

  

  ●以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为核心的民航运输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坐车穿行在前不久刚通车试运行的沪昆高速贵阳至清镇段高速公路上,感觉真爽!六车道,路面宽阔通畅。不知不觉,汽车速度已达每小时120公里的限速。眼前美景闪,耳边风声过,记者感受了一番这条快速路带给我们风驰电掣的“速度”。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车已到达目的地。从贵阳到清镇,只用了10多分钟。这是我省“十二五”开局之年建成的第一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今年是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取得根本性突破的一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2000公里,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从年初计划的4个增加到9个,开工里程600公里以上,在建高速公路里程将超过2500公里。今年全省公路水路计划完成投资520亿元,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1月至8月,公路水路累计完成投资363亿元,同比增长39.3%。为配合工业强省和城镇化战略,今年国省干线改造项目主要是城市过境线改造,共223公里,涉及7个市、州、地的19个县、市、区,除贵阳市三桥到沙子哨没有开工,其余都已开工。

  

  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至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4至7小时通达国内经济发达区的战略构想,自2008年10月贵广快速铁路开工建设以来,去年3月、7月和12月,贵阳至重庆快速铁路、贵阳至昆明及贵阳至长沙快速铁路、贵阳至成都快速铁路相继又获国家批准立项。一批连接主要产煤区、重化工业区和重点产业聚集区的铁路及铁路支线建设开始启动。

  

  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地处典型内陆山区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发展交通在贵州势在必行。尽管这对财政收入并不充裕的贵州来说,困难大一些,可交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不容错过。“十一五”以来,举全省之力加快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公路、水路建设全面提速,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与全国公路网的连接更加紧密,交通瓶颈制约得到了有效缓解。

  

  截至2010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5.16万公里,公路里程由“十五”末西部省、市、区的第七位升至第五位,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507公里,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建制村通公路率分别达到97.04%、97.28%;等级航道通航里程突破2000公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新跨越。

  

  贵州交通运输发展由瓶颈制约走向一通百通,一些发展重要指标逐步摘掉过去落后的帽子。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贵州交通运输发展的很多指标是落后的,从这些年的排位来看,现在有的指标达到中等水平,有的甚至达到上等水平。例如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86.1公里,相比全国平均数每百平方公里40多公里是上等水平;公路总里程原来全国靠末,现在近15万公里,在西部地区向中上等水平迈进。与全国交通网络连接联网的程度愈加紧密。从国家高速公路网看,贵州有5条国高通过,总里程2239公里,已建成1259公里、占56.2%,在建905公里、占40.4%,未建里程75公里、仅占3.4%,在西部地区是上等水平。

  

  让农村和农民实实在在受益。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贵州农村公路是全国农村公路支持和倾斜的重点。“十一五”期间乡镇全部通了公路,通乡油路和建制村通公路率实现了部省共建协议目标。建制村通油路率31.8%,高于西部地区28%的水平。

  

  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省委、省政府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综合考虑我省经济运行特点,勾勒出的宏伟发展蓝图。发展交通,必须具有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只有加快路网建设,紧密城市间的快速连接,提速航道、机场建设,促进物流业发展,才能为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力支撑。

  

  “十二五”我省将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疏通大动脉,打通省际间的“断头路”,形成大通道,促进高速公路与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的有机衔接,更好发挥路网整体效能,进一步巩固我省作为西部地区陆路交通枢纽的地位。“十二五”我省规划建成高速公路约3000公里以上,其中2011年建成高速公路494公里,2012年至2015年建成2500公里,平均每年完成约625公里,到2015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500公里。新增省际高速公路通道9条,届时省际高速公路通道总数达14条,将进一步推动我省与珠三角、成渝、长株潭、东盟等经济区域的交流、合作。

  

  贵州贫困人口多数居住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成为这些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交通基础设施向县乡延伸,加快实施以通村公路、通乡沥青、水泥路,通村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工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出行难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省规划建设通村沥青、水泥路约42000公里,总投资191亿元,到2015年,可实现7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继续推进通村公路、通乡沥青、水泥路建设,到2012年,努力实现100%的建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从而,促进了农民群众与外界的沟通、联系,使贫困地区农产品更多地变为商品。

  

  内河航运具有天然通道的自然优势,成本低、效益高的比较优势,能耗低、污染轻的独特优势,对流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交通运输系统全力推动内河水运建设,完成我省“南下珠江、北进长江”两条国家规划的高等级航道建设,形成港、航、船协调发展格局。

  

  据有关方面测算,到2015年,国内内河货物运输量将达到38.5亿吨,发展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我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乌江、南北盘江到红水河等主要出省航道的运能得到较大提升,为地方经济加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力争到2020年全省内河航道里程超过4500公里,水运货物量达2000万吨,提高我省水运通江达海的能力。

  

  目前,我省还在加快开展贵阳至南宁快速铁路和毕节经水城至兴义、铜仁至玉屏、织金经水城至攀枝花等城际铁路前期工作。这对全面建成以贵阳为中心,连接周边各省会城市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快速铁路系统,支撑省会贵阳通往全国七小时快铁交通圈的宏伟蓝图正在加快变成现实。未来五年,力争新增铁路通车里程3000公里左右,到2015年力争全省铁路通车里程达到5000公里。

  

  根据《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年至2020年建设城市轻轨1、2号线,总长度56公里,总投资239.72亿元。今年,轻轨建设进入关键推进时段。

  

  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于去年9月开工,新建航站楼11万平方米,货运站2.1万平方米、扩建停机坪26万平方米、新建停机位25个、停车场1.5万平方米及其他配套设施,工程计划2012年底建成使用。按年旅客吞吐量1550万人次,货邮22万吨,起降14.63万架次进行规划设计。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推进民用机场建设,建成毕节、六盘水、遵义支线机场,完成铜仁凤凰等支线机场配套及扩建,建设凯里黄平机场,继续做好其他新机场规划研究工作,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省的民用航空运输网络。做大做强现有3家基地航空公司驻场机队规模,争取引进2到3家基地航空公司。积极开辟国内国际航线,完善航线网络,到2015年,国际国内航线增加到100条以上,旅客吞吐量达到1360万人次,货邮量达到9万吨。

  

  交通运输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战略实施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先行官”角色,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我省进出口规模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低,出口和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有限,“十二五”期间,投资仍将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据测算,在基础设施上投资1元钱,将拉动整个产业7元钱的投入效应;建设1公里的高速公路,大概需要2900吨钢材、13000吨水泥、500吨沥青。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本身不仅直接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对机械、建材、物流、旅游等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拉动效应。

  

  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后,将吸引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聚集,形成沿线产业带,并逐步向周围扩散和辐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已使其逐步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贵州省第一条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贵阳至清镇高速公路于今年9月初建成通车。

  

  贵州高速公路建设标志性大事件回放

  

  ●修编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简称“678”网,提出县县通高速。2008年省交通运输厅对《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进行了修编,形成了《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该规划经过反复论证和修改完善,于2009年2月获省政府批准。根据规划,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为“6横7纵8联”以及4个城市环线,简称“678”网,总规模6851公里,到2020年前将基本形成全省高速公路网框架,实现与邻省间至少有一条高速公路通道、省会贵阳与市州地所在地及相邻市州地之间有高速公路连接、县县通高速公路等目标。

  

  ●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通车,首次采取BOT模式建设。2011年6月18日上午9时,厦蓉高速公路贵州境内水口至榕江格龙段高速正式通车运行。贵阳通往珠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贵阳至水口路段由三个项目组成,分别为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的厦蓉高速水口至榕江格龙公路、榕江格龙至都匀公路和贵州省高速公路“678网”的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也是我省首条采取BOT模式建设的高速公路。

   

  ●坝陵河大桥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2009年12月23日,沪昆高速公路贵州镇宁至胜境关段控制性工程——坝陵河大桥通车,标志着镇胜高速公路全线建成,贵州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达到1188公里。坝陵河大桥是目前国内第一座跨千米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在钢桁加劲梁悬索桥主跨中位列“国内第一、世界第六”,也是世界第一次在高山峡谷地区修建如此跨度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

  

  (摘自《贵州日报》)

分享到: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钱:0851-82516090 黔ICP备17005841号-2
客户服务邮箱:service@gzjtss.cn 贵州交通设施网 gzjtss.cn ©2012-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