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 正文

聚焦“5个100工程”,茅台镇涅槃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20  浏览次数:75
核心提示:聚焦5个100工程盐运码头工业小镇绿色小镇茅台镇涅槃记  核心提示  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聚焦“5个100工程”

盐运码头→工业小镇→绿色小镇

茅台镇涅槃记

  核心提示

  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推进“5个100工程”,重点发展平台建设。

  作为一项将在未来对我省城建、农业、工业等诸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决策,其中之一即为——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

  地处黔北、靠近川南的茅台镇是创建第一批示范小城镇的佼佼者,因为工业底子好、地理环境独特、区位优势突出而被赋予众望。经过近20年发展,该镇城镇化率已达57%,进入一个较高发展水平阶段。

  无论是探究茅台镇过去的城镇化历史,还是探讨其未来的规划建设,显然其对后来者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记者手记

  标本茅台镇

  就在记者结束采访的第二天,茅台镇镇长赵利早上6点就出发赶往贵阳,他必须在9点半之前赶到一个为茅台镇旅游规划而专门召开的会上,向省领导作汇报。

  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高度关注茅台镇建设,并明确指示:规划引领。

  这一切,均显示出这个小镇非比寻同的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茅台镇是贵州探索工业化、城镇化的一块成功的试验田,因而具有了一定的标本价值和意义。

  当贵州其他多数乡镇刚刚一只脚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大门”时,茅台镇已远远冲在了前面,在寻求解决早期粗放发展的诸多问题后,开始升级、涅槃。

  通过分析茅台镇逐步成长为贵州第一镇的路径,启示意义在于:

  第一重意义,城镇化必须捆绑发展特色产业或者工业,茅台镇的多数干部及群众均认为,是白酒产业推动了茅台镇的发展,没有白酒就没有茅台镇的今天。

  第二重意义,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必须有一套科学严谨的发展规划,规划引领将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茅台镇官商民如今一致觉醒,重审环境价值,事实上是对早期规划不够科学的彻底反思。人口过度膨胀、工业大发展带来拥堵、脏乱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后期环境治理的成本显然远远高于先期规划成本。因而标本茅台的启发意义显然更加深远。

  经过近20年快速发展,茅台镇显然具有让公众及政府期待的底气与潜力。

  首先,这里有得天独厚地理优势,沿河,环境神秘,有特产——出产举世闻名的茅台酒,并形成一个优势特色产业。

  其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手笔注资打造。

  再次,经历早期工业化、城镇化,当下已步入更高发展诉求阶段。

  正如多数还没到过茅台镇的外地人所期待的那样:漫步小镇,能让人不由自主想找个公园长凳坐下,尽情呼吸空气中弥漫的神秘气息,欣赏两岸爽心悦目的青山绿水,好好感受神秘白酒文化、沧桑盐运文化以及灿烂红色文化。

  也许这一天来临之日,便是茅台镇创建省级示范小镇、绿色小镇成功之时。

  领跑:二十年,白酒产业兴盛造就财富小镇

  1.78平方公里,4万多常住人口。

  一河穿城,两岸酒厂林立。

  狭长而陡峭的河岸上三条街道迂回曲折,酒铺、商店众多。鱼贯而行的汽车与拥挤人群交织在一起。

  这就是3月6日记者眼见的茅台镇——一个喧闹但充满生机、繁华的西部工业小镇。

  也许,有贵州财富小镇之称的茅台,是当今知名度最高的贵州小镇。这个因白酒闻名天下的小镇,若回溯至百余年前的清朝尚叫“茅台村”,后因赤水河通航运,建盐运码头,聚集了四海商贾,商业渐渐繁荣。而被盐商换走的白酒,随船通江达海,流通到全国各地,百年后渐渐崛起为闻名遐迩的一方优势产业,成就一番传奇。

  在远明酒业董事长、茅台商会会长任远明的记忆中,镇上白酒产业真正兴盛起来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以茅台酒发力为开端,酱香型白酒开始了10多年高速增长。茅台镇上的酒厂由此迅猛发展,2008年之前有250多家,而仅仅4年多之后,酒厂已经发展到500多家,数量翻了一番。

  每当站在自家酒厂办公楼二层阳台上远眺河对岸一些刚建或在建的酒厂,任远明总是又喜又忧。喜的是,不断有人建厂说明白酒市场行情好。忧的是,到底环境容量的天花板在哪里?

  2011年,茅台镇GDP达到228亿元,财政收入7929万元,其中白酒产业贡献率达到90%以上。

  2009年,茅台镇对全镇白酒产业进行摸底调查,发现高峰时期聚集在该镇的产业工人已达到6万多人,远远超过镇上常住人口总数4万多人。

  因产业发展,带来人口聚集,又因人口聚集,迅速推动城镇化进程,这一发展规律被茅台镇印证仅用了不到20年时间。

  茅台小学退休老校长陈仕振为记者描述28年前从村小学调到镇上工作所见镇容:80%以上建筑都是茅草房,体面一点的建筑就是小青瓦平房。他们一家挤在总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的小青瓦房里,也是因为“有工作”才能住上这样的房子。

  走在镇上古旧而狭窄的青石板步道上,这个码头小镇旧日建筑风貌慢慢浮现,茅台镇政法委书记曾凡立比划着儿时的小镇模样,“房子依山而建,只有一条主街,刚刚够过一辆车。到处是“水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任远明口中少年时代的美好生活如此简单:一件的确良衬衣加一双白边布鞋是最“帅”的打扮,花四毛钱坐车到县城看一场5分钱的电影是最“舒服”的事。

  如今茅台街上到处是私家车,一天两趟的破旧老班车已成老居民“摆古”的谈资。变化随处可见,城镇化成为一股不可逆的潮流,裹挟着人们向现代生活快步奔去。

  曾住在小青瓦房里的老校长陈仕振现在已搬进了新修建的商品房。在曾凡立儿时玩耍的小院子,记者看到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洋房,墙上写着红色大字“已丈量”。曾凡立告诉记者,茅台镇要创建省级示范小镇、绿色小镇,房子马上要拆了,这一次要拆掉900多户,全部用于建设公园、绿地、公厕、学校、停车场等公用设施,改善提升城市配套功能。

  工厂多了,房子高了,街道宽了,商业繁华了,车子多了……小镇居民不断感受到方方面面变化带来的冲击,而这一切均因为这里出产举世闻名的茅台酒。茅台酒兴盛成就了贵州酱酒,酱酒兴盛成就了茅台镇。

  在茅台镇,人们真实感受着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强大力量,为贵州694个镇、751个乡现身说法——该怎样走贵州特色城镇化道路

  觉醒:重审环境价值,留住根与魂

  外地人喜欢这样想象茅台镇:神秘而充满农耕文明气息,是一块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秘境。

  随着白酒产业在中国迅猛崛起,以茅台酒为代表的一批贵州白酒在大力传播品牌文化同时,也让公众对茅台镇充满了美好想象和憧憬。

  而事实上,当目前贵州其他大多数乡镇正张开怀抱迎接刚刚兴起的城镇化浪潮时,茅台人已在苦心竭虑应对早期城镇快速膨胀带来的种种弊端。

  3月6日下午,远明酒业董事长任远明骑着摩托车赶到酒厂接受记者采访,而旁边一辆奥迪Q7正寂寞地停在酒厂的院子里。“是不是以为我是电工啊!”他一边拍着身上灰尘,一边充满幽默感地大声说,“堵得让人心慌。”

  紧接着他以“任式幽默”总结了一些外地朋友参观茅台镇后的感受:到茅台镇得“两跳”,第一跳——汽车跳,第二跳——吓一跳。

  不仅是外地人,本地人也开始觉得茅台镇的生活方式中缺少了点什么:镇上总那么拥挤,总是尘土飞扬,让人心情繁杂。

  平日里喜欢到河滨公园散步的老校长陈仕振现在不怎么去了,因为修便桥把公园分成了两截,人车混行降低了舒爽度,还比较危险。

  在寻找一个藏匿在河滨社区拆迁区域内的清朝牌坊时,狭窄步道上偶遇的老大姐况良先不停追问一同前往的居委会主任朱春会,“主任,现在房子都已经量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拆迁嘛?”记者找到了雕工精美的牌坊,却发现被两栋民房紧紧夹住,想尽办法也没能拍下全貌。环顾四周,房子密密麻麻如同种在地里的甘蔗,就连犄角旮旯里都全“种”满了。在朱春会记忆里,镇上开始大兴土木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儿,随着上世纪60年代那一波生育高峰出生的孩子渐渐长大,陆续自立门户,还有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镇,镇上变得像城里一样寸土寸金。

  看到有人拍照,牌坊两边的住户凑过来说话,“一家几口人住在一个6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太挤。夏天太热,很不安逸。赶紧拆了最好,就可以住到新房子里去了。”

  茅台镇政法委书记曾凡立向记者解说这块地拆迁后的用途,“今后这里是茅台十八景之一,牌坊会完全露出来,旁边是绿地。”

  现实逼着茅台人开始思考:开豪车、住高楼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高,享有干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青山绿水才是最为难得的品质生活。

  当茅台镇要创建省级示范小城镇、绿色小城镇的消息经省政府发布后,极大地激发了当地人描绘未来茅台镇的热情。

  车多路窄,街道应当再拓宽一半,老校长陈仕振想。

  缺少公园绿地,镇上要多搞点绿化带,任远明这么认为。

  住的老房子太窄,要是能快点拆迁住上电梯房就好了,老大姐况良先说。

  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不安全,增加公交线路和班次方便出行很重要,进城务工的潘晓晴说。

  ……

  为了这个让明天更美好的“茅台梦”,更有先知先觉的茅台人早已经行动起来:

  在远明酒厂的污水处理池边上,记者看到墙上醒目地写着这样的标语:保护青山绿水,保住我们的根,留住我们的魂。

  经过反复试验,任远明发明了一种生物链净化污水法:用牛粪等天然物质中的微生物与酿酒产生的废水进行生物反应,3层净化后的水可以用来养鱼。

  看到记者对游动着金鱼和漂浮着青苔的池水表示怀疑,任远明用杯子打起一杯水——清澈透明,没有任何异味。

  “茅台镇的白酒为什么好?就因为我们这里独一无二的环境资源。不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就没有未来。”任远明说,他当了20多年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茅台镇环保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他还说,现在不仅政府层面大力倡导环保理念,有此共识的民间人士也占到八成以上。

  涅槃:告别拥堵与尘土,建公园小镇

  在依山而建的茅台镇政府大楼门口,记者看到这样一行醒目大字:把茅台镇打造成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小镇。

  面对记者采访,镇长赵利反复强调,制定一个科学的小城镇发展规划,是目前茅台镇所有工作的重心和前提。

  在2003年以来茅台镇前四轮规划基础上,去年9月,茅台镇先后邀请了重庆大学、西南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阿特金斯规划与咨询公司等单位参与设计投标,经过比选,最终选定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在去年12月31日仁怀市组织的评审上,该规划得到17位国内知名专家一致好评。

  赵利介绍,2012年版《茅台镇修建性详细规划》最大的亮点是,规划总面积扩大了10倍,由1.78平方公里扩大到17.64平方公里。按照“一轴一带四片五心”的规划构想,规划范围南至赤水河的中华太平、北至二合镇与茅台镇交界处、东接中茅生态走廊联络线、西至赤水河西岸山脊以下。茅台镇变大了10倍,城建中最为尖锐的土地矛盾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不少镇民呼吁在城中心多建绿地和公园,依据规划具备了可行性。

  赵利接着介绍,规划目标是按照省委、省政府把茅台镇打造成“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要求,遵循“国酒之心,神秘茅台”的城镇定位,大力实施“产业壮大、环境整治、交通疏解、旅游开发”四大工程,努力把茅台镇打造成宜业宜游、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文化名镇、世界旅游名镇。

  在一份茅台镇建设清单上,清楚罗列了涉及产业壮大、环境整治、交通疏解、旅游开发四大领域的90多个具体项目,总金额达326亿多元。

  在一份《仁怀市加快推进茅台镇省级示范镇建设的决定》中,明确写着规划先行、功能齐备、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五大原则。

  一些民众呼声强烈的建设项目也被写入了规划,例如:城市绿化将达到55%以上,将增建污水处理厂,主要街道将被铺上沥青,在入镇处修建大型停车场,镇内统一使用清洁能源车通行……

  一个颇让老校长陈仕振满意的细节是:镇政府就规划设想征求镇民意见,他提出将茅台小学迁到河对岸很不人性化,因为小学生太小,上学太远不方便。后来,规划改为将茅台中学迁到河对岸,腾出来的空地将建一所功能完备的小学。

  据镇长赵利介绍,此番小城镇建设将分近、中、远三个阶段进行,当2015年1月完成中期目标时,一个“新”的茅台镇将呈现在世人面前。而此后将展开远期建设,重心为茅台镇文化氛围等软实力方面的优化提升。目前,有关旅游、城建等方面的详规设计将陆续进行。

  一个全新的、让茅台人渴求的绿色生活方式似乎正渐行渐近。

  采访行将结束之际,记者在主街背面的茅台镇步行街上看到如此一景:夕阳下,黔北民居、石板街被披上了一层霞光,老人在门口静坐,狗儿悠闲地跑过,街上居民谈笑远远飘散……

  也许不久的将来,这样的生活方式将不仅存在于远离镇中心的僻静角落。当生活总是向前,选择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无疑是推动城镇化前行最大的动力。  

  茅台镇城镇化率已达57.6%,进入更高发展阶段。 本报记者 张兴涛 摄  

  老步道显出这个码头小镇旧日特点。 本报记者 罗梅 摄  

  白酒产业大发展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 本报记者 罗梅 摄

分享到: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钱:0851-82516090 黔ICP备17005841号-2
客户服务邮箱:service@gzjtss.cn 贵州交通设施网 gzjtss.cn ©2012-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