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依托六大工业园区成立黔东工业聚集区,通过园区集群带动产业和企业集群。目前,六大园区均被纳入全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一季度,聚集区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8亿元、工业增加值15.8亿元,均占全市的七成以上。
去年,市委、市政府依托“玉碧松循环工业经济产业带”上的玉屏、大龙、万山、碧江、大兴和松桃等区县6个产业园区,建设铜仁市黔东工业聚集区,着力规划布局并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集群,推进工业集约发展。
黔东工业聚集区通过统筹、整合和优化,着力破解园区聚集效应弱、产业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缺乏等等问题。聚集区也是我市现阶段将工业发展重心向东部转移和调整之举,这一区域涵盖条件好、区域优,意欲通过东部工业率先发展,带动西部。
黔东工业聚集区成立后,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项目承载能力显著提 高。去年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个,完成投资49.5亿元;累计建成标准厂房65万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1267套6.3万多平方米,为企业落户提供了条件。今年一季度,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8亿元,建成四层以上标准厂房3.25万平方米。
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项目建设。聚集区去年开工(续建)179个产业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41.5亿元。今年一季度,完成产业项目投资51.6亿元、投产项目29个,新开工项目27个。
通过园区的集群,黔东工业聚集区企业和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一方面,传统的锰、汞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进一步向集群化发展。在汞都万山,红晶汞业、红菱汞业、银河化工等7家汞化工生产企业集聚,产品占据全国70%的份额。
另一方面,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进一步促进企业和产业集群。在大龙,随着生产打火机核心部件压电陶瓷研发企业奇辉陶瓷的入驻,带来金顺电子、海天打火机等6家打火机生产企业,从而形成从打火 机产品研发、零配件制造、成品组装、外贸出口的产业链。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汇聚黔东工业聚集区。以鞋厂为例,玉屏有必登高鞋业,大龙有富华鞋业,碧江有百丽鞋业,松桃有玖鑫鞋业,仅这4家鞋厂投产达产后用工可达四五万人。
同时,在铜仁市区域内,工业也向黔东工业聚集区转移。西部的石阡县利用大龙开发区在区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率先异地建设工业园区,成效明显。该市鼓励西线各县工业以“飞地经济”模式统一纳入聚集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产城一体化。
经过整合优化,聚集区工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在轻重工业占比方面,轻工业占比从2011年的13.4%上升到去年的18.6%,去年新开工的81个项目中轻工项目占了两成,同比大幅提升。从行业内部结构看,有9户电解锰、铁合金生产企业升级改造,8户硅锰铁合金企业转型生产铬铁,14户企业通过技改淘汰落后产能15.8万吨,占全 市的七成。大龙锰业调整产业发展方向,着手建立利用进口高品位锰矿石生产3万吨/年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建成后每年可减少近130万吨锰渣排放。
目前,黔东工业聚集区六大园区除被纳入全省“5个100工程”外,碧江、万山、玉屏、松桃等区县工业园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大兴科技工业园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龙开发区(含玉屏承接产业园)被纳入省“511”百亿级示范园区培育计划,正拟申报国家级开发区。
黔东工业聚集区已逐渐成为我市新经济增长极。力争到2015年将之建成贵州东部的工业重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占全市总量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