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上的一座美丽生态之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四面青山含黛,三重锦绣楼台,两条绿带环绕,一湾碧水传承”。
然而,长期以来,贵阳“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凉爽的气候优势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并不为人所知。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洼地崛起的经济优势,多年来,贵阳人一直在积极探索。鉴于无可比拟的避暑气候资源,贵阳最终确定打造“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城市旅游品牌。
围绕这一品牌的建设,贵阳“练内功”“借外力”,展开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爽爽的贵阳”品牌已在全国叫响,旅游业也迅速崛起,成为贵阳实现洼地崛起的有力支撑。
远眺贵阳。
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筑城广场。
1 气候“爽”
环境是贵阳旅游
最大的“靠山”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当今,气候条件已经成为人们选择居住地和旅游者挑选游览目的地、旅游线路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贵阳以其稀缺的气候旅游资源,提炼出的“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精准而独特的城市旅游品牌令世人瞩目,被海内外游客赞同和认可。
贵阳的气候生态优势可谓是天赋异禀——
最近60年的数据显示,贵阳年平均气温15。3℃,夏季平均气温23。2℃。科学研究表明,当环境气温保持在18℃至24℃之间,人体感觉最为舒服。贵阳气温适中,而且不干,贵阳的夏天相对湿度平均值在65%至75%之间,与人体感觉舒适的空气湿度范围(45%至75%)非常接近。与仅相隔数百公里之遥的火炉重庆相比,七八月的重庆气温炎热难耐,贵阳的夏夜睡觉还要盖上一床薄被。此外,贵阳紫外线辐射少,山清水秀、清凉宜人、微风微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避暑度假和休闲养生的好地方;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达到1400个,整个城市犹如一座天然大氧吧;平均海拔1200米,最适合人体心脏健康搏动。
除了气候优势,贵阳真山真水、信手拈来的自然景致也是多姿多彩——
高原明珠花溪,四季繁花似锦,碧水清溪长流,处处给人“风景出自然,非由人力造”的感受;天河潭国家4A级风景名胜,浓缩贵州山水之精华,被称为“喀斯特山水浓缩盆景”;南江大峡谷,瀑布清流、鱼跃鸟鸣、野趣盎然,是漂流、探秘的好去处;黔灵山公园,“奇山藏古寺,茂林掩平湖”,游人与猕猴相嬉,尽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天然空调城中在,空气可当商品卖。”但长期以来,贵阳凉爽的气候优势并不为人所知。无可比拟与复制的气候优势及生态优势,就在这里,不增不减。存在的优势能否被精准地发掘出来,决定了一座城市对未来发展机遇能否及时把握。
城市旅游品牌唯有其“特殊性”,才越有魅力和竞争力。历经多年的探索,我市围绕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构筑生态社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对城市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立足全国看贵阳,对市情进行了再分析、再研究,最终确定“气候优势”为贵阳最为独特的优势,找到了贵阳城市以及旅游产业品牌的定位和方向。
2006年,贵阳市首度获得联合国北北组织、香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等联合评价机构授予贵阳“中国避暑之都”称誉;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在近80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授予贵阳“中国避暑之都”称号,从气象科学的角度为贵阳的避暑资源提供了权威佐证。
2005年至2012年,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等多家海内外城市研究机构、环境组织共同举办的《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活动中,贵阳由于公众支持率高、专家赞许度高、指数评分高,连续八届蝉联《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排名第一,至今仍是全国唯一被赋予 “中国避暑之都”形象称誉的城市。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评价贵阳:21世纪的最高文明都和自然生态联系在一起,我们都在担忧气候恶劣化的时候,贵阳却获得了“中国避暑之都”的称号,还获得了很多环境生态大奖,实在是“贵”不可言。
2 创名牌 “爽爽的贵阳”叫响全国
好玉还需厚养。贵阳仅仅依靠一块“避暑之都”的牌子,不可能让“爽爽的贵阳”叫响全国。只有吸入更多“营养”,一如被厚养过的土地才能盛开华丽的牡丹。
以重大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避暑节”、“避暑季”系列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和知名度,逐渐使贵阳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逐渐为世人知晓。
成功的实践始于2007年。这年3月至9月,贵阳举办首届“中国·贵阳避暑节”活动,美食博览、贵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书画摄影欣赏、贵阳乡村体验游、中国贵阳宜居体验游等活动相继“上演”;贵阳各个区市县的旅游节、艺术节、文化节等活动也陆续“登台”,举办了南明区“茶文化节”、小河区“火炭杨梅节”、清镇市“红枫湖旅游节”、修文县“阳明文化休闲体验游”、息烽县“红色旅游节”、开阳县“汽车拉力赛”……此外,活动期间,我市还赴北京、重庆、深圳等地举办了大型避暑季推介会,邀请国内外游客、专家、社会各界人士及媒体体验贵阳的清凉之夏。
强力提升在2008年。在成功举办首届“避暑节”的基础上,2008年,贵阳市委、市政府将“节”转化为“季”,把“避暑节”调整为“避暑季”,并确定了今后避暑季的开幕时间以立夏为始,对整个避暑活动的持续性、长期性和广泛性做出更加科学的合理提升。这年,“避暑季”活动以“初夏的邀请、盛夏的体验、夏季的留恋”三个阶段举行,以避暑为主线,分阶段推出了民族节庆、品茗健身、歌曲推广、迎接奥运、旅游观光、旅游商品展示、美食博览等十余个主题活动、配套活动、市民发动活动和宣传推介活动,重点打造和推介避暑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产品营造声势,使“贵阳避暑季”既有“看点”,更有“卖点”。
深入推进转型在2010年。这年,历时六个月的“贵阳避暑季”全面整合宣传、旅游、文化、体育、农业资源,“五位一体”打造“避暑旅游文化”系列产品,其中,在避暑季开幕式上推出的乡村旅游品牌“泉城五韵”吸引了大量游客涌入乌当。如今,“泉城五韵”已成为乌当旅游的强劲增长点和知名品牌。
2011年,“贵阳避暑季”一改历届大型演出的模式,而主要以游园的形式,展开游客与约嘉宾互动,通过贵州卫视向全国直播,向那些不能到达现场的观众展示贵阳凉爽宜人的夏季气候、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
至今,贵阳已经连续推出五届“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中国·贵阳避暑季”大型旅游文化活动。同时,我市还紧紧围绕“避暑季”开展系列宣传推介活动。近年来,贵阳先后赴北京、上海、长沙、重庆、武汉、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主要客源市场举办宣传推介活动;连续几年坚持在中央电视台,主要客源地的重要报刊、公交站牌等媒体投放城市形象广告,使国内外游客更好地了解了贵阳,拓展了国内外潜在客源市场,使“爽爽的贵阳”城市旅游品牌逐渐深入人心。
六年来,贵阳成功打造出“爽爽的贵阳”这一深入人心的城市旅游品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贵阳终于走出大山,被世界知晓和熟识。
3 练内功
贵阳努力建设
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游人如织的青岩古镇。
目前,“爽爽的贵阳”虽已叫响全国,但仍主要停留在身体上的凉爽和感官上的清爽,缺乏精品项目支撑和经济效益的深层次发掘,以致吸引带动力不足,这是阻碍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内伤”。
多年来,贵阳市一直苦练内功,在打造精品旅游景区上不懈努力。目前,经过全市上下多年努力,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即红枫湖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9个,分别为红枫湖、黔灵山公园、保利国际温泉、野生动物园、天河潭、南江大峡谷、天邑森林温泉、青岩古镇、御温泉;国家3A级旅游区5个,包括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白云公园、河滨公园、贵阳森林公园、甲秀楼。在景区的带动下,我市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展,队伍建设日益完善,目前有旅行社139家;旅游星级饭店85家;旅游企业总数达1000余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约55万人,已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协调发展的格局。据统计,2006年以来,旅游接待量从1854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5250。42万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总收入从84。54亿元增加到612。37亿元,增幅连续六年超过40%。
围绕把我市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西南地区和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国有影响力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今年,贵阳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全力以赴推进列入省“100个旅游景区”工程的14个重点旅游综合项目和贵阳市重点推动的6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实现旅游项目投资30亿元以上;新建或改建星级旅游公厕4座、多语种旅游标识牌50块;推动多彩贵州城创意旅游综合体、金阳十二滩户外运动旅游综合体、白云老龄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天河潭休闲旅游综合体、乐湾国际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启动花溪青岩古镇十里河滩旅游景区、开阳喀斯特生态旅游区、白云蓬莱仙界·休闲农业旅游区、贵阳市城市湿地公园旅游区(清镇市龙凤湿地公园)等创建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
好的生态环境来之不易,更是贵阳旅游绿叶产业得以持续发展旅游的基础。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市一直坚持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青山绿水,建立了全国首个环境保护法庭,依法查处了多个环保案件,严格项目环评审批,建立补偿机制,减少对生态破坏;开展森林保卫战,大力植造环城林带,五年来,贵阳森林覆盖率从34。7%提高到42。3%;成立“两湖一库”水源管理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搬迁关闭污染企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
这座城市愈发“显山”、“露水”、“见林”、“透气”,形成了“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清水秀、清凉宜人、微风微润、低紫低尘、绿色富氧、天然节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总体城市风貌特色和避暑旅游气候资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