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 正文

激活跨越赶超动力源 铜仁市黔东工业聚集区发展记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22  浏览次数:11
核心提示:暖春4月,百花盛开。置身黔东大地,无处不涌动一股股火热的创业激情,让人感受到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一座城改变一个城市!是铜

暖春4月,百花盛开。

置身黔东大地,无处不涌动一股股火热的创业激情,让人感受到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一座城改变一个城市!”是铜仁国际会展城建设者们,用豪情书写在建设工地上的一幅巨型标语,在其感召和鼓舞下,一辆辆挖掘机开足马力,挥舞铁臂忙碌作业,运载工程车不停穿梭其间!在港台产业园(富华国际鞋城)生产车间,3000多名工人正紧张有序作业,热闹场面让人震撼。

这是铜仁市贯彻全省“两加一推”主基调,深入推进黔东工业聚集区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和企业培育等工作,合力激活工业发展引擎,推动新型工业快速发展所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积聚要素谋追赶跨越之路2012年10月23日,铜仁黔东工业聚集区正式挂牌成立!通过多年精心打造、培育的“玉碧松循环工业经济产业带”上的玉屏、大龙、万山、碧江、大兴和松桃等区县6个工业园区,开启了抱团发展的崭新之路。

“建设铜仁市黔东工业聚集区,是市委、市政府对‘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战略的继承和发展,是实施‘工业强市’、推动‘四化同步’战略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成立大会上,市委书记刘奇凡发言掷地有声。他说,这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打出的一套“组合拳”!全市上下一定要打好这套“组合拳”,让黔东工业聚集区成为铜仁市工业经济发展动力源、主战场、核心圈,成为全市工业发展乃至贵州省东部工业发展的龙头和高地!近年来,铜仁市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和“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实现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以电力、冶金、化工、两烟、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2011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7.24亿元,比上年净增51.85亿元;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4.1亿元,增长22.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9.4%,比上年高6.2个百分点。而作为全市工业发展领头位置的“玉碧松循环工业经济产业带”,这一年,完成的工业总产值达168.03亿元,工业增加值36.48亿元,均占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然而,认真研判铜仁工业经济发展,园区聚集效应弱、产业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缺乏等问题仍较突出。

设立黔东工业聚集区,将全市现阶段工业发展重心向东部转移和调整,通过统筹、整合和优化,破解园区聚集效应弱、要素分散、产业结构不优、龙头企业缺乏等等问题,实现东部工业率先发展,带动西部发展,市委、市政府的目的十分明确。

战略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铜仁市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实施武陵山扶贫攻坚规划和“工业强省”战略的机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旅游业“一业振兴”,在“快”上着力,在“赶”上加劲、在“转”上突破,奋力走出一条符合铜仁实际和时代要求的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路子。

极速推进积聚发展动力“建设黔东工业聚集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集中生产要素,吸引人才聚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域和产业集群。”市委副书记、市长夏庆丰说。

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建设黔东工业聚集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初具规模、三年形成态势”的要求,强化领导,精心组织,迅速掀起工业聚集区建设新热潮。

为了加快建设速度,铜仁市在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和招商引资项目“周通报”、“月调度”制度的基础上,推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效能办、市投资促进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联动的大督查机制,加大督查密度,达到“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达产一批”。

同时,实行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工作末位督办现场会制度。自2011年10月以来,全市连续召开了4次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工作末位督办现场会,让压力得以层层传递,全市上下形成你追我赶、增比进位的浓厚氛围。


2012年,聚集区启动并实施园区场地平整、道路、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个,总投资224.2亿元,完成投资49.5亿元,使园区核心区全部达到“五通一平”,部分达到“七通一平”;累计建成标准厂房65万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1267套6.3万多平方米。今年一季度,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8亿元,建成4层以上标准厂房3.25万平方米,园区项目承载能力显著提高。

2012年,聚集区开工(续建)179个产业项目,总投资383.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41.5亿元。今年一季度,完成产业项目投资51.6亿元、投产项目29个,新开工项目27个。

如今,聚合在一起的6个工业园区,按照发展方向的定位和规划,形成功能互补,产业链相互补充的良好格局,聚集区企业和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

跨越转型彰显集群效应行走在黔东工业聚集区,兴奋点一个接着一个来。

奇辉陶瓷研发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二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打火机压电陶瓷研发生产企业,公司掌握打火机生产的核心技术。该公司入住大龙开发区后,带来了金顺电子、海天打火机等6家企业在大龙聚集,实现整个打火机产业链相配套的承接转移,使大龙逐步形成以东亿电气集团为龙头的全国最重要的打火机产业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预计可占有全球市场份额90%。

这是大龙开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一个点睛之笔!位于万山经济开发区的贵州银泰银业有限公司,该项目充分利用贵州省丰富的铝资源,沿着铝锭—铸轧铝板(热轧板坯)—冷轧板—高精铝板带—铝箔—亲水箔(双零箔)延伸产业链,拉长了贵州的铝矾土、电解铝的产业链条,提升了贵州电解铝工业的竞争实力,实现合作双赢的有利局面。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产值30亿以上,成为贵州最大的铝板带箔生产基地,中国铝业加工行业一流品牌企业。

如今,铜仁传统的锰、汞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进一步向集群化发展。在汞都万山,红晶汞业、红菱汞业、银河化工等7家汞化工生产企业集聚,产品占据全国70%的份额,实现华丽转身,迎来复兴之路!随着安徽海螺、广东百丽、中国雨润、笑哈哈、农夫山泉等大批知名品牌企业集群进驻碧江区,碧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玉屏必登高鞋业,大龙富华国际鞋业,碧江百丽鞋业,松桃玖鑫鞋业,仅这4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扎根黔东工业聚集区,投产达产后用工将超过5万人,将有力推动全市城镇化进程。

更值得一提的是,黔东工业聚集区还吸引了市内西边五县来此聚集发展!2012年11月28日,石阡县在大龙经济开发区规划的石阡产业园正式开园建设,首批引进了5家企业入驻,涉及投资48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启了“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黔东工业聚集区正焕发出她的无限生机和魅力!如今,黔东工业聚集区已成为铜仁市新经济增长极。按照规划,2015年将建成贵州东部的工业重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以上。

产业的聚集和大量产业工人的集聚,加速了城镇化进程。

铜仁市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的思路,统筹谋划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建设,注重园区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的衔接,做到空间上产城共进、布局上功能区分、手段上协调统筹、时序上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跟进。

目前,在黔东工业聚集区,已基本建立起与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大龙开发区将3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分成相对独立的两块,北部为企业生产区域,南部则为商务、服务和住房规划区,着力建设大龙工业新城。松江希望城、松桃北部新城等城市综合体也正在全速推进。

加速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声声疾!如今,在黔东工业聚集区外的德江、思南、印江、沿河、江口、石阡六县正形成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喜人态势,正伴随着工业园区的崛起,阔步走向灿烂辉煌的明天!骏马驰骋,志在千里。沐浴着党的十八大的明媚阳光,铜仁正扬鞭奋蹄,勤劳朴实的铜仁人民正万众一心,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着新型工业发展的新乐章,一个产业兴盛、生态宜居、风清气正、幸福和谐的铜仁正在崛起!(张著昶)

分享到: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钱:0851-82516090 黔ICP备17005841号-2
客户服务邮箱:service@gzjtss.cn 贵州交通设施网 gzjtss.cn ©2012-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