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结合实际,提出到2020年实现以县为单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的目标。
在市委一届三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刘奇凡提出,从2013年开始,重点抓好“十项突破工程”,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一是实施黔东工业聚集区发展工程。促进所属6个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资源整合、聚力发展,重点支持10户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16年区内工业总产值实现600亿元以上,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工业引擎和全省工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二是实施城乡面貌改变工程。着力打造主城区“半小时城市圈”和德江区域性中心城市,突出抓好30个城市综合体、16个特色小城镇、50个“武陵名村”,规划建设10个湿地公园、10个城市农业公园。
三是实施农业发展“三个万元”工程。重点发展20个农业产业园区、5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万个种植养殖专业大户。
四是实施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工程。争取创建2个国家5A级景区、5个国家4A级景区、10 个国家3A级景区,打造30个旅游村寨、500户“农家乐”。建成50家三星级酒店,引进有国际业务资质的旅行社5家。
五是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工程。抓好铜仁市区智慧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推动和带动全市建设智慧小区、智慧景区和智慧工业园区。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政府上网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100%。
六是实施“乌江经济走廊”建设工程。建设10个乌江邻江(滨江)城镇、30个生态水产养殖场,抓好市内乌江流域港口码头、思南船舶制造业基地建设。
七是实施市场体系建设工程。用4年时间在铜仁主城区发展10个大型综 合市场、专业市场、购物中心,在每个县城发展3个以上较大规模的集中交易市场,在每个乡镇发展1个以上集中交易市场,基本形成对周边区域具有影响力、辐射力的市场交易体系。
八是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实施2000名免费师范生和定向水利、医学、农业、金融等专业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计划。用5年时间,围绕全市五大产业引进和培养10名(个)科技型创业型领军人才或人才团队,500名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高层次人才,力争2020年全市重点领域人才比2010年翻一番。
九是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确保如期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计划,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住房、上学、就医、养老、社会保障条件,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十是实施全面小康创建工程。争取2016年有1个区县、1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率先全面建成小康,100万以上人口家庭过上全面小康生活。(张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