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 正文

贵州省毕节市走出喀斯特山区特色发展道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13  浏览次数:11
核心提示:贵州省毕节市是国务院1988年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加强对毕节试验区的指导和支持,农业部自2007年开始把毕节市确定为部长联系点。

贵州省毕节市是国务院1988年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加强对毕节试验区的指导和支持,农业部自2007年开始把毕节市确定为部长联系点。5年来,农业部坚持规划引领、加大支持力度、狠抓生态建设、着力完善机制,毕节市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探索喀斯特山区摆脱农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的状况,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2012年毕节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45亿元,是2007年的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26元,是2007年的2.2倍;森林覆盖率达到43%,比2007年提高了17%。

为扶持毕节市主导产业发展,农业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升支撑能力。5年来,农业部累积中央总投资近18个亿,支持毕节地区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草食生态畜牧业、农村能源、农民培训等项目建设,推动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为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农业部支持毕节市建设乡镇农技推广机构243个,支持8个县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村“两委”、大学生村官7.7万人次,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提高了基层农业管理水平。

按照“做优基地、做大产业、做强加工、做响品牌、做活市场”的思路,农业部先后帮助编制完成毕节市马铃薯、生态畜牧业、反季节蔬菜、水果、茶叶等产业发展规划。马铃薯产业基本形成。加快了马铃薯产业的蓬勃发展,使毕节市成为全国马铃薯四大主产区之一。蔬菜产业带初具规模。毕节市逐渐形成以威宁县向毕节、大方、纳雍、金沙等地延伸的夏秋反季节蔬菜产业带,以大方县向毕节、黔西、金沙等地延伸的特色辣椒产业带,以毕节市向大方、赫章、威宁等地延伸的特色大蒜产业带。生态畜牧产业蓬勃发展。在毕节市所辖的8个县逐渐形成优质肉牛产业带、优质肉猪产业带、可乐猪产业带、优质肉羊产业带和优质禽产业带,建成南方重要的优良牧草生产基地和优质草食家畜生产基地正在形成。

农业部始终坚持生态恢复与建设并进,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兼顾,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落实中央投资3.9亿元左右,支持毕节地区建设户用沼气27万户以上,积极协调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提高毕节地区户用沼气国家补助标准,组织专家进行农村沼气建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编写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排中央投资50万元,建设3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建设村,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农村人居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同时,将毕节地区8个县全部列入《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试点县范围,从2007年起开始投资建设,目前,石漠化治理面积达到610平方公里。

分享到: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钱:0851-82516090 黔ICP备17005841号-2
客户服务邮箱:service@gzjtss.cn 贵州交通设施网 gzjtss.cn ©2012-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