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无烟工厂”
在仁怀名酒工业园区采访,“哗哗哗”的水声把记者带到了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第一集中净水厂,只见飘满浮萍的水池里清水荡漾,清澈见底,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水里追逐嬉戏。很难想象,这样的情景会出现在一个污水处理厂。净水厂负责人说,“这是为监测水质而养的鱼,工人们隔三差五地要捉池里的鱼来下酒。”
“仁怀市政府制定的污水处理标准比国家标准还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经过净水厂处理后标准达国家一级标准以上。市政府以酒糟生物转化、酒糟资源化处理项目为抓手,目前正全力重点推进2个循环经济科技示范点规划建设,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同时拟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园区企业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开展曲草、水资源等综合利用。”同行的仁怀名酒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吴攀鸿说。
“项目一开始就是环保先行。君丰、金茅古、夜郎古、国服、鼎富等几家企业联合,投资2000多万元修建了第一集中净水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200吨。厂里锅炉,全采用燃气,酒糟等废弃物也回收给集团产品供应商,实现循环再利用。企业真正成了‘无烟工厂’。”君丰酒厂总经理周杰说。
行走园区,不时有白鹭等鸟类翩跹飞过。
“绿化好了,鸟也多了。这里真不像是一个处理污水的地方,不仅没有臭味,连脏水都很难看到。”卢荣坝村荣昌坝村民组村民李少华说,刚开始得知这里要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时,李少华其实很不情愿,担心村里会变得又脏又臭,没想到,污水处理厂造好后,不仅没有刺鼻的气味,反而成了家门口的一道风景。
无环保身份证不能进园
仁怀市为切实抓好环保,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在名酒工业园区投资1.88亿元建了4个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后日处理9500吨。已经建成的3个,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7700立方米,另一个正在修建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日处理能力1800立方米。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采取政府统一划拨土地,并每座补助建设资金300万元,由排污企业按产能集资修建。建成后统一交由专业中介机构劳动和管理,由排污企业承担营运费用。
唐源酒业有限公司是仁怀市2012年9月招商引进的福建投资商,计划总投资4亿元,但公司的环保审批手续未办下来,园区便将他公司“拒之门外”,直到现在他出具了环保“身份证”后才得以入园开工建设。公司占地112.35亩,目前正在平场。
“仁怀市政府高标准设置名酒工业园区入园条件,入园企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用地规模在100亩以上,产能低于15千升/亩的企业不能入园,投资强度低于240万元/亩的企业不能入园。这保障了入园企业基本素质。没有环保‘身份证’,就进不了园。”该公司负责人卓香林告诉记者。
“园区对入园企业的环保‘身份证’卡得很严,如果没有,就绝对进不了园。”卓香林说,他们公司由于是跨省引进的,审批时间相对较长,公司怕耽误项目建设工期就申请提前入驻园区开工建设,但被园区婉拒。直到半个月后,公司出具了生产项目环评报告后,他们才入园破土动工。
据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何家刚介绍,凡进入名酒工业园区的企业须出具《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和《项目环评报告》,通过环境监测部门审批的这两份报告被形象地称为环保“身份证”,反之实行“一票否决制”。目前入园并开工的59家企业均是出具了环境监测部门审批报告后,园区才为企业办理选址、用地、规划等相关手续,园区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
园区管委会提供的环境测评报告书显示:近两年来,园区入园企业产生的生活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固废等均未超标,符合区域环评。
大手笔投向环保
仁怀工业园区的企业对环保设施都舍得花大力气投入,“低碳经济、无污染”是企业家口中说得最多的词汇。
“过去酒厂的锅炉都是烧煤,现在园区投入生产的36家企业,全部采用燃气。”吴攀鸿说,为保证企业的燃气供应,已经投入2.2亿元修建的一期燃气储备站及供给工程2011年已为投产企业供气,燃气储量72万立方米,拟扩建的二期燃气供应工程,建成后储量能达到105万立方米。
记者巧遇在园区调研的仁怀市委书记罗其芳,他告诉我们:上项目、搞园区,最重要的是聚集“人气”,有了“人气”才有活力。我们从酒都实际出发,把名酒工业园区建设定位在打造“现代工业新城”的大坐标上,通过凝聚产业能力、传导城市精神、体现生态特色,努力打造“跨越平台”、“投资沃土”、“魅力之区”。
赤水河仁怀段沿河分布着贵州茅台等知名白酒企业,茅台酒的生产离不开这条“美酒河”。
仁怀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环境的统一性,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发展,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模式,降低原料消耗,提高出酒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积极推进酒糟、曲草、酿酒废水等综合利用,利用酒糟生产饲料和生产有机复合肥,畜粪和有机肥再施用到原料种植基地,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道路。
仁怀市正根据白酒行业跨越发展的实际,采取集中连片治理模式,努力实现对白酒废水污染的统一监管,达标排放;采取梯次推进办法,对废弃矿井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工作;通过生态补偿、推进赤水河流域保护长效机制等措施,抓好重点流域、溪沟的环境治理;同时严格督促医疗、危险化学药品、畜禽养殖污染等重点行业做好环境治理。